锂离子电池供电设备在亚太地区的迅速崛起给航空安全带来了新的复杂性。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到相机和电源箱,这些个人电子设备(或称 PED)是旅行中的常伴,但同时也是潜在的危险。UL Standards & Engagement (ULSE) 最近的调查数据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国家的亚太地区旅客对锂离子电池安全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意识、行为和信念对航空协议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亚太地区的这些问题,ULSE 在 2025 年 2 月 25 日至 3 月 20 日期间对来自 10 个国家的 3478 名旅行者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显示,受访者几乎普遍携带个人电子设备:88%的旅行者携带智能手机,42%的旅行者携带笔记本电脑,43%的旅行者携带移动电源。近 65% 的受访者每年至少乘坐一次飞机,这项研究为在这一快速增长的航空市场中制定有针对性的电池安全策略提供了重要见解。
虽然大多数亚太地区的旅客对热失控有一般的认识,但对哪些 PED 由锂离子电池供电以及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的具体知识仍然有限。由于这些知识上的差距,近四分之一的旅客承认存在危险行为,如将电源箱和备用锂离子电池存放在托运行李中,而在飞行过程中很难及时发现。
各地区在风险意识、对安全的关注以及随后的安全偏好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与其他地区相比,东盟地区的航空旅客对热事故的认识和关注程度更高,因此,他们更青睐于采取强化安全措施的航空公司,即使成本更高。这与大洋洲(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东亚(即日本和韩国)的旅客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倾向于选择在当前票价下具有标准保护措施的航空公司。
研究结果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几乎所有亚太地区的乘客都表示强烈支持电池安全措施,包括发布更多安全信息,传达航班上允许使用的电源箱最大容量的现有限制、机上充电限制以及每位乘客允许携带的 PED 数量限制。此外,绝大多数乘客对增加安检时间和提高机票价格以加强保护持开放态度。
航空公司和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扩大教育和宣传工作,在乘客已表明愿意支持强化措施的基础上,大大加强整个亚太地区航空业的锂离子电池安全。